SEARCH
行业资讯

新闻中心

高考恢复40年,每张照片都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

2018-06-20 14:25

人生再难有哪段经历,像高考这样,纯粹、畅快、惹人怀念却又苦乐参半。

 

2017年,是高考恢复后的第40个年头。

 

一张张老照片,默默记录了高考风雨历程中的点点滴滴。

 

让我们通过这些珍贵的画面,一起追忆那段永远年轻,永远热泪盈眶的时光吧。

 

 

1977年,教育部宣布,恢复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制度。这个消息如一声春雷响彻天地,点燃了无数人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希望之火。

 

那年冬天,570多万心怀梦想的考生共赴考场,他们中的27万于次年春天踏入了萧瑟已久的大学校园。

 

1977年12月,北京高考考点的考生们互相交流。 翁乃强 摄 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 

那一年,录取率是1:29;那一年,多数人报考了文科;那一年,陈凯歌参加了高考;那一年,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叫:《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》。

 

1978年的春天和秋天,77与78两级学生一同走进大学课堂,成为高考史上的唯一特例。

 

也是从那一年开始,万千学子在每年一度的高考中交织汗水与泪水,绽放光荣与梦想。


图为江西南昌70岁老人甘福保收藏的1979年高考试卷。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 

有人说,1977~1979的考生,是高考史上最勤奋刻苦的考生。

 

因为来之不易,所以倍加珍惜。

 

那时,没人怀疑“知识改变命运”,没有人相信“读书无用论”。


1978年,北京,众多青年认真复习,准备投入高考。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 

到了上世纪80年代,高考已成为中国人习以为常的社会事件。

 

1983年,教育部正式提出“定向招生,定向分配”的政策。于是莘莘学子在迈入大学门槛之初,便已明了自己4年后将去往何处。

 

1985年1月1日的北京大学校门。中新社发 赵伟 摄 图片来源:CNSphoto

 

1985年,高考“双轨制”又横空出世,免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并肩而行。

 

河南郑州一名收藏爱好者展示自己收藏的一张1988年的高考准考证。 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

 

而20世纪90年代初的高考,没有扩招,录取率低,大学生享受国家分配待遇。

 

“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”,高考成为那时中国高中生必经的人生洗礼。

 

上世纪90年代某年高考,考生家长蹲在校门口目送自己的孩子走进考场。

 

1999年,是高考史上的重要一年。

 

这一年,扩招、部分地区实行“3+X”的高考模式、考后填报志愿……

 

这一年,全国高校招生人数激增22万。

 

从此,中国大学由精英教育彻底走向大众教育。

 

1999年7月7日,中国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第一天,参加考试的考生走出考场。中新社记者刘可耕 摄

 

待到时光的步伐迈入新世纪,大学扩招带来的影响开始显现:就业形势日趋严峻。考上本科愈发成为考生们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。

 

图为2002年上海复旦大学举行招生咨询活动,现场场面火爆,考生家长占了绝大多数。中新社发 李江松摄 图片来源:CNSphoto

 

高考的重要与特殊,还间接带动了新鲜事物的诞生。

 

如2002年高考前夕,许多考生走进医院,进行高压氧舱治疗,对抗“考试综合症”。

 


中新社发 杨刚 摄 图片来源:CNSphoto

 

2003年,招考信息化运用广范。这是实现网上填报志愿的第一年。

 

从那以后,同学们足不出户,便可准确完成志愿填报、录取信息查询事宜。

 

2003年6月7日,“非典”时期的高考如期举行。为保障考生安全,所有考生须测试体温。 中新社发 史利 摄 图片来源:CNSphoto

 

那一年,高考还经历了一项重大变革:考试时间被调整为6月的7、8、9三天。

 

骄阳似火的7月高考季,就此成为历史。

 

2002年7月7日,许多考生家长格外关注考试时间变化。这也是北京最后一次在火热的7月进行高校招生考试。中新社发满会乔 摄 图片来源:CNSphoto

 

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,一些与高考有关的商机得到了进一步地充分挖掘。

 

如2004年高考前,北京某些高考考点附近的宾馆,推出苏州园林风格的公寓套间,作为考生的“避暑房”。

 

中新社发张勤 摄 图片来源:CNSphoto

 

2006年,高考再度迎来关键节点:全国多地开始自主命题,设计自己的高考试卷。

 

同时,为确保考试公平公正而引入的摄像头,也悄然进入考场。

 

2006年5月29日,北京市海淀区考试中心巡查系统监控大厅。中新社记者 廖攀 摄

 

2007年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,它不仅是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30年,考生数量也在这一年历史性地突破了1000万大关。

 

2007年5月31日,山东潍坊一所高中,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,老师们在课堂巡视,为有疑问的学生答疑。中新社发 周青先 摄 图片来源:CNSphoto

 

2008年之后,“新新人类”90后正式登上高考舞台,他们毫不出人意料地把强烈的个性带给了高考的方方面面。

 

2013年6月3日晚,广东省惠州市,刚下了晚自习的高三学生聚集起来为彼此加油。在“拉歌”环节中,一女生被同学们“推上台”,害羞之下不得已高歌了一曲,“台下”掌声雷动。周楠摄 图片来源:CFP视觉中国

 

2011年5月31日,辽宁沈阳第一中学的高三学生参与手语暗示训练、大声呐喊、放飞纸飞机等多种“减压”活动。张文魁摄 图片来源:CFP视觉中国

 

高考,不仅仅让考生全情投入,也令全家乃至全社会都严阵以待。

 

可怜天下父母心!为了孩子,家长们毫不介意头顶烈日,在考场外坚守。

 

2013年6月8日下午,高考英语听力考试,紧挨着南京市九中高考考点的道路上,考生家长排成一排,集指挥过往的自行车、电动车绕道而行,以免噪音影响考生的考试。泱波摄

 

热心人士也踊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各地每年涌现的爱心车队,给紧张的高考氛围添加了一抹柔软的温情。

 

2014年6月5日,来自山西运城各县市的出租车驾驶员、私家车主等爱心人士组成近1200辆车的爱心车队,准备投入爱心送考活动。图片来源:CFP视觉中国

 

作为改变命运的考试,高考的公平与否永远是人们关注的焦点。

 

2016年的高考,是“作弊入刑”出台后的首次高考,也因“史上最严”的考场纪律而被人们牢记

 

2016年高考,福州市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无线电监测联合行动小组,派出技术人员、移动监测车对福州市区各考点开展无线电监测、监听,保障高考公平、公正地进行。刘可耕 摄

 

在安徽大别山深处,毛坦厂中学的每一届学子都会迎来传统的“送考节”,人们把奔赴考场的考生大巴团团围住、加油打气。

 

2017年6月5日上午,28辆载满考生的大巴车从安徽毛坦厂中学校园缓缓开出,万余民众冒雨相送。 中新社记者 韩苏原 摄

 

回想1977,高考恢复的消息如同一道闪电,划过在无休止运动中日渐疲惫的国人的心。人们发现,生活仍有着更多可能与想象。

 

而读书,是完成生命跋涉的必由路径。

 

如今,40年光景一晃而过。

 

时至今日,多少被高考改变命运的人依然感叹:如果没有恢复高考,我的命运将迥然不同。

 

如今,故事仍在继续,2017,让我们一起为高考学子加油!

 
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向运营导向转变,如何培养高效、合理的运营思
  • Yangzhou

Contact

ADD:扬州市经济开发区扬子江中路186号智谷A座12楼

TEL:0514-87709333

Wechat